湿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发表时间:2024-09-05 11:47 湿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 湿包是经灭菌和冷却后,肉眼可见包内或包外存在潮湿、水珠等现象的灭菌包。根据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AAMI)的相关文件,湿包的定义为,在灭菌后敷料包有水分存在(内部或外部)。湿包,原则上不允许使用,需分析原因进行改进,因为湿包的无菌屏障已经被破坏。湿包内外的水汽为微生物穿透包装材创造路径,导致微物从外到内迁移。 ![]() ![]() ![]() 1. 灭菌前物品干燥不彻底,灭菌前就有积水。 2. 冷却时间短,方法不正确,灭菌结束后立即开锅门,门前物品与冷空气接触形成冷凝水。 3. 物品包装不规范,超大超重,打包随意性强,有较多褶皱,不规整;打包方式、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太松、包装太紧、包装前处于潮湿状态等。 4. 物品装载不规范,包与包之间过紧,无缝隙,水分不易汽化;过多、过重、过拥挤、过满、贴壁、未分类、摆放无序;器械堆叠,单位体积内密度过大,器械间没有用吸水织物隔开或分别包裹;位置错误:将金属物品放于灭菌层架的上层,敷料或布类及纸类包装的物品放于下层,金属在灭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将下层的敷料等物品打湿。灭菌物品紧贴灭菌器内壁或炉门,吸收了过多的冷凝水,在干燥阶段不能完全汽化而导致湿包。纸袋或纸塑袋包装:没有侧放并留有空隙,影响蒸汽抽出,容易形成湿包等。 5. 灭菌包存放不正确,出锅后放在较冷的储存柜上或叠放;存放间的温湿度、使用科室的存放环境、发放时机等。 6. 灭菌蒸汽不稳定,压力不稳定,不符合要求;蒸汽质量、管道设计问题、保温性能不好、疏水阀不达标等。 7. 灭菌器出现故障或灭菌器性能不稳定,维护及保养不当;灭菌循环参数、预真空能力和深度、抽真空深度、真空泵故障、突然停水、停电后柜内蒸汽排出有关等。 ![]() 1. 破坏了生物屏障性能,为微生物的迁移创造了途径。 2. 器械有污染的可能。 3. 湿包难以识别。 4. 因素复杂多样,大量文献有相应总结分类,但缺乏相应的判断标准。 5. 有较大的医院感染风险。 6. 须重新包装、灭菌。 7. 影响临床正常使用,提高处理成本。 ![]() 器械干燥 干燥是指经过清洗、消毒的器械,进一步去除消毒后器械物品上残留水分的过程。 WS310.2中规定器械的干燥,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无干燥设备的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手工擦布难以处理管腔器械和复杂的器械,如关节、齿牙,需要借助压缩空气的气枪、专用的管腔吸水条等方法辅助进行器械干燥。 合适的润滑剂 润滑剂可减少器械关节之间的金属磨擦,并在器械表面覆上一层膜以减少起斑。 应选择与灭菌处理兼容的水溶性润滑剂,禁止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润滑剂,非水溶性的润滑剂可阻碍灭菌蒸汽充分接触器械表面,从而影响灭菌效果。水溶性润滑剂有利于冷凝水扩散和蒸发。 包装材料 较常出现湿包的包装材料有:一次性无纺布、新的棉布、硬质容器。 包装技巧 包装的目的在于建立无菌屏障,确保器械物品在灭菌后预期的使用、贮存寿命、运输和贮存条件中保持产品的无菌性。 装载和卸载方式 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装载灭菌物品,灭菌包之间应留间隙;宜将同类材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同一批次进行灭菌;材质不相同时,纺织类物品应放置于上层、竖放,金属器械类放置于下层;手术器械包、硬质容器应平放;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应倒立或侧放;纸袋、纸塑包装物品应侧放,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选择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程序时,大包宜摆放于上层,小包宜摆放于下层。 WS 310.2- 2016中要求从灭菌器卸载取出的物品,待温度降至室温时方可移动,冷却时间应大于30分钟。因为灭菌后的物品温度较高,接触冷空气或冷的物体会产生冷凝水造成湿包。应根据包内容物、包装材料、包的体积等适当延长冷却时间。
—————————————————— 为人类感控事业而奋斗——明誉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