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中心的环境与布局专家共识建议(2023年,北京)发表时间:2024-11-06 08:46 Consensus opinion on the environment and layout of the digestive endoscopy center Nursing Collaboration Group, Chinese Society of Digestive Endoscopology, Beijing 10071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s: Linghu Engiang, Email: linghuengiang@vip.sina.com; Chai Ningli, Email: chainingli@ vip. 163. com [Abstraet] ObjectiveObjective To develop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layout of digestive endoscopy center. The overall layout, area partition 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protective equipment and fire facilitie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definite function, matchedquantity , safe specification, reasonable layout". To avoid the risk of infection control and improve operationsafet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Method A compilation team was established to conduct article search on severaldatabases such as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 CNKI) according to relevant domestic and foreignguidelines and consensus to screen and grade evidence. The preliminary draft of the consensus was completed, and was discussed through two rounds of expert demonstration meetings to carry out adjustment and modificationbefore the consensus was developed. ResultThe consensus suggest the digestive endoscopy center consist sixfunctional area: appointment waiting are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a,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area,resuscitation area, office and public living area and medical auxiliary area. The contents cover the layout and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and standards of the relevant functional areas of the digestive endoscopy center, aswell as how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relevant medical care of the digestive endoscopy center. ConclusionTheconsensus item is simple, clear and easy to implement. The new content can complement and improve theexisting norms and standards to a certain extent.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standards for new, rebuilt andexpanded 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s and guide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Digestive endoscopy center; Auxiliary are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a; Environment and layout; Expert consensus 成立以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护理协作组主要成员为主,并从国内三甲医院遴选该专业具备多年管理实践的内镜护理管理专家、感控专家及一线护理人员等22名专家构成的《共识》编写小组。小组成员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职称以主任研究员、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为主。小组成员主要负责查阅文献、撰写《共识》初稿和专家函询等工作。专家纳入标准:(1)编写小组成员均是在此领域专业经验丰富的内镜护理专家,且均能了解国际、国内此项领域的最新动向;(2)所在内镜中心一年进行的内镜治疗五万余例次,科室现有的空间布局和设施配备等在国际、国内均属于国外的先进水准;(3)中高级以上职称者;(4)本科及以上学历;(5)在内镜中心工作时限均为五年以上;(6)所有的专家学者均自愿参加工作共识编写。 查阅文献、临床调查,确定检索资料主要来自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各指引的发表及编写机构网络;二是利用国内外数据库系统,如Medlin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文万方数据、中华生物医疗文献数据库。共识从国内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以及中国医脉通资料库等查询,排除文献数据不全或缺失、重复发表的文献根据发表期刊的质量及内容相关度,最终纳入文献57篇。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22年2月。提取纳入文献中的相关证据,使用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的分级方法进行证据等级的划分(表1)。 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消化内镜中心相关各功能区域的布局及环境要求等标准或规范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当前我国消化内镜中心的医护工作,初步拟定《消化内镜中心的环境与布局专家共识》 初稿,以下简称《共识》。 基于《共识》初稿编制专家函询问卷。函询问卷包括致专家信、问卷正文2个部分。致专家信中 交代了本《共识》编写的背景、目的及函询步骤;问卷正文包括:函询表、函询专家基本情况、判断依据 及熟悉程度调查表。《共识》函询表包括对每条推荐意见的推荐等级及修改意见,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分别表示“不重要”~“非常重要”。本研究进行2轮专家函询,采用微信发放和回收函询问卷,所有专家均自愿参与研究。函询结束后对专家意见进行整理分析,随后召开1轮专家论证会。 专家函询后召开专家论证会2020年10月召开1次专家论证会,向专家及学者们汇报了共识的背景、目的、意义、编写的主要内容等,设立了协作组秘书并录音,以全面记载整个会议流程与内容。专家根据共识对相关条目内容进行逐条研讨并提出整改意见,会议当场达成一致意见,并对推荐意见的推荐等级达成如下共识(表2)。 《共识》制订小组成员综合2轮专家函询和1轮专家论证会的专家意见对《共识》初稿内容进行修 改和调整,并且通过专家论证会对每条推荐意见的推荐强度达成共识,最终形成《共识》终稿。 (1)专家一般资料 共邀请15名专家进行函询,专家分别来自北京、江西、湖北、广州、云南、四川、江苏、湖南、重庆、吉林等10个地区护理专业影响力较强的三甲医院和具有本专业影响力的教育单位专家参加,15名专家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年龄为(49.60±5.55)岁,工作年限为(28.40±8.27)年。 (2)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 2 轮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为0.98,表明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均较高%。两轮专家函询的每个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均>4分,变异系数均<0.25,说明专家对各条目的认可程度趋于一致。第一轮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82,第二轮为0.233,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专家对各条目意见的一致性较高。 (3)专家函询修改意见 2 轮专家函询修改意见情况(表1)。 专家论证会共邀请16名专家,年龄(49.81±5.43)岁#工作年限为(28.81±8.16)年。其中博士 1名、硕士3名、本科12名。高级职称 5名、副高职称10名、中级职称1名;16名专家中,高级建筑师1名、医院感染管理专家1名、护理管理专家 4名、临床内镜护理专家10名。 (2)专家论证会结果 专家论证会对条目逐一讨论修订,修订内容包括删除静脉穿刺区中“进行麻醉评估和诊疗”;删除“胃肠镜诊疗室中双路负压吸引接口”,将“术前服药区”修改为“术前配药区”;“宜配备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管理追溯系统”修改为“宜配备电子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管理追溯系统”;应急通道增加“应设置急救绿色通道和消防安全通道,消防安全通道的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应设置应急照明灯和安全出口指示标志,出口处不得设正门槛、台阶”;“污物处理间”增加“配备空气消毒机”等,均在论证会当场达成共识,并确定每条推荐意见的推荐强度,形成《共识》终稿。 消防设备、辅助设施等的总体原则、基本要求、基础参数等内容[6-10]。根据消化内镜中心需求主要划分 为预约候诊区、诊疗区、清洗消毒区、复苏区、办公生活区、医疗辅助区六大功能区域。 (1)预约登记区 预约登记区应根据诊疗量设置预约登记区面积,可根据内镜中心具体可操作性建立预约中心。(Ⅲ,A) 登记区/预约中心应安排在醒目的位置,区域内设置就诊流程指引和标识,宜提供人工智能服务,即 包括网上智慧化预约、智能检查提醒服务和报告自助打印等多项服务内容[11]。(Ⅱ,B)。 小、候诊椅数目。(Ⅲ,A) 候诊区分检查类和治疗类候诊区域,须设置护士站、患者候诊区、术前准备区、应急通道、卫生间和 便民设施等。必要时设立适用于特殊患者检查的备用诊区,紧急情况下可随时启用。(Ⅲ,A) ①护士站:宜配备电脑、电话、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及呼叫系统等。(Ⅲ,B) ②患者候诊区:宜配备电子叫号系统,配置电子叫号显示屏,电子显示屏可显示患者顺序及滚动播放 胃肠道检查注意事项及科普知识视频等。(Ⅲ,A) ③术前准备区 a. 术前评估区 应根据诊疗间数量确定房间面积,可行术前麻醉评估、内镜诊疗风险评估等,设立签字台,放置知情同意书、授权委托书等文件,宜安装监控设备。(Ⅲ,B) b. 静脉穿刺区 可配备治疗台、治疗车、静脉穿刺等用物便于患者术前准备及用药。宜配置空气消 毒机。(Ⅲ,B) c. 术前配药区 宜设置独立的术前配药区域#用于祛泡剂和祛黏液剂等口服药的配置。(Ⅲ,C) ④应急通道:应设置急救绿色通道和消防安全通道。急救绿色通道应与急诊专用电梯衔接,通道可直达内镜诊疗室且方便轮椅、平车出入,供急诊、特殊患者等使用。消防安全通道的出口数量不应少于两个,应设置急照明灯和安全出口指示标志,出口处不得设正门槛、台阶。(Ⅲ,B) 根据医院内镜诊疗数量和发展趋势,规划内镜中心诊疗区面积及设置诊疗室数量,应设置医务人员和患者双通道。诊疗区主要包括:胃肠镜诊疗室、超声内镜诊疗室、ERCP诊疗室、小肠镜诊疗室、胶囊内镜诊疗室、微创治疗手术室等。各室应通风良好,配有稳压电源装置、水电、空调设施等[12];墙面及地面宜选用柔和的颜色和易清洁、耐磨的材质[13-15]。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16] 的有关规定,满足绿色照明要求。采用高显色照明光源的无影灯,显色指数Ra ≥ 80,照度均匀度(最低照度值/平均照度值)不宜低于0.7,其中诊疗操作区安装可调节的灯光。 (1)胃肠镜诊疗室 诊疗间面积应根据不同内镜诊疗类别需求设置。普通内镜检查室面积应 ≥ 20m2,无痛及ESD等治疗内镜诊疗室面积应相应扩大,推荐:4.5m(宽)× 6.0m(长)。诊疗室入口和通道宽度应该足够宽#以便病床和轮椅的转运,推荐诊疗室门宽度应 ≥1.4m,宜采用脚踏及感应滑动门。宜配置空气消毒机,保持良好的通风,调节合适的温湿度。 ① 内镜主机位于房间一侧或中央,可采取集成的移动推车或吊塔。推荐使用吊塔,集成内镜主机、显示器、高频电发生器、医疗气体管道、电器信号线及网线等。(Ⅲ,A) ② 诊疗床宜采用多功能双护栏内镜诊疗床,可调节床头高度并配置约束带、挡板、体位摆放辅助枕等。 ④墙面可设置器械柜、墙式吸引、氧气、电源插座、网络接口等。(Ⅲ,B) ⑤应配备2套负压吸引装置,供内镜使用和吸引口腔内液体使用。(Ⅲ,A) ⑥应设置手卫生装置,应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17-18]。(Ⅲ,A) ⑦推荐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带有三区两通道的负压诊疗间,用于特殊感染患者[19]。(Ⅰ,B) (2)ERCP诊疗室 分操作室和控制室2个区域,操作室面积≥ 40m2[20]。该诊疗室应严格遵照GBZ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标准,宜设置在远离常规诊疗区域,最好是位于中心的一端[21]。 ①需配备C型臂X线机、内镜主机、麻醉机等。在距操作室屏蔽体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和辐射工作人员接受的年有效剂量,应满足GBZ/T 201.1的要求[22]。(Ⅲ,A) ②符合医院建筑承重要求,必要时增加钢梁结构。防护窗应略大于窗口,防止窗与墙接缝缝隙泄露辐射,同时诊疗室外需有电离辐射标识,并安装工作指示灯。(Ⅲ,A) ③控制室是控制X线机、采集内镜图像和医生讨论的区域,此区域配备各种终端,医生可通过终端观察内镜诊疗经过。(Ⅲ,B) ④应配备空气消毒机,空气消毒机的功率应与诊疗室体积相匹配。(Ⅲ,A) (3)胶囊内镜诊疗室 胶囊内镜诊疗室应紧邻内镜中心,面积>20m2,可分成检查区和阅片区2个区域。 ①检查区需配置检查床,备有饮用水。(Ⅲ,B) ②阅片区内放置内镜工作站电脑、办公桌和储物柜[23]。(Ⅲ,B) 应独立设置清洗消毒区,区域内清洁与污染应分区明确,可采用标识或物理隔离,避免交叉[24]。清洗消毒区面积应与诊疗量相匹配,有足够空间,按照功能分为清洗消毒室、内镜储存室、水处理室三部分。清洗消毒室和诊疗区域宜距离适宜,方便内镜转运[25],应张贴相关制度及操作流程,设有手卫生装置,配备洗眼器。 (1)清洗消毒室 ① 建筑要求 a:宜采用机械通风方式,采取“上送下排”进行通风换气,次数宜达到10次/h。推荐使用微负压的气流循环,保证清洗消毒区的空气质量[26]。(I,A) ②设施、设备要求:清洗消毒槽宜设置合适的长宽,以适合内镜在槽内最大弯曲度清洗为宜;以符合人体力学原则,设置合适的距离地面高度。应配备超声波清洗机、测漏仪器、计时器。分别设置测漏槽、清洗槽、漂洗槽、消毒槽和终末漂洗槽等。槽体内可设置水位刻度线。 a:全管道灌流器 宜配备动力泵,与全管道灌流器配合使用[27]。(Ⅲ,A) b:压力水枪和压力气枪 压力水/气枪压力控制在0.5MPa(5kgf/cm2,71psig)之内,均安装过滤器。 压力水枪使用纯化水/无菌水;压力气枪使用洁净压缩空气[28]。(Ⅲ,A) c: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管理追溯系统 宜配备电子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管理追溯系统[29]。(I,A) d: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AER)根据内镜清洗消毒量配备相应数量的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相关要求应符合GB30689-2014《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卫生要求》的规定[30]。(Ⅲ,A) (2)内镜储存室 根据内镜数量可设置内镜储存柜,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带干燥系统的储存柜。 ①内镜储存室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温度宜15~25℃,湿度宜41~60%)[31]。(I,A) ②内镜储存室应保持通风良好,根据室内空间面积设置相应功率空气消毒机。(Ⅲ,B) ③内镜储存室根据内镜的类别,设置不同区域保存内镜。(Ⅲ,B) (3)水处理室 水处理室面积应为水处理机占地面积的1.5倍以上,入口处安装压力表,入口压力应符合设备要。(Ⅲ,B)设计中还应考虑到水处理设备运行时噪音对周围房间的影响。应设置足够的进水量和足够大小的排水地漏。(Ⅲ,A) 宜设立独立的麻醉恢复室或麻醉恢复区域,麻醉恢复室床位数与内镜操作室床位数量比例不低于1:1。 (1)办公区:可设置医护办公室、更衣室、餐厅、工作人员休息室、储物间、卫生间、资料室等,可根据工作需求安排图书室等,有夜间急诊诊疗工作的内镜中心应设置医护值班室。(Ⅲ,B) (2)会议/示教室:会议/示教室面积设置宜符合本内镜中心学科建设和功能需求,宜配备投影设备、转播设备以及必要的内镜技术学习器材[34]。 可配备图像回传系统、远程系统、云端示教系统等。示教室应使用人工冷光源,避免自然光,为保证示教室投影图像色调,灯管照度应不低于 500 lux,投影电视附近的照度为50~80 lux[21]。(Ⅲ,B) (3)危险品专用库房:用于存放消毒剂、清洗剂、酒精、液氮等危险品,并标注明显标识。根据具体可操作性可取消专用库房,设置专用存储柜。库房/存储柜应避免强光、通风良好,宜配备排风及降温设施,库温不超过25℃。(Ⅲ,A) 消化内镜中心环境与布局图示(图 1~5) 主要执笔人: 邱晓珏(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马久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资料收集整理: 杨婷(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李贤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盈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杜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 共识编写小组成员(按姓名汉语拼音排序): 曹艳(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丁伟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邓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杜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郭巧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顾青(浙江大学医院附属杭州市第一医院)、郝婧(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胡银清(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运喜(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疾控中心)、刘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刘翠(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乐梅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李雯(南京鼓楼医院)、李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李惠惠(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李贤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楼奇峰(浙江大学医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娄兴旖(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刘丽萍(山西省人民医院)、卢朝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马久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邱晓珏(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韦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盈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王琇(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彩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王昕(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徐滔(北京协和医院)、杨婷(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张真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张琼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赵丽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S]. 2012. [11]解静, 黄翔, 仇永贵, 等. 基于“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标准化医技检查预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22, 19(16): 138-142. [18]杨乐, 张泓, 邹志清, 等. 浅谈感染管理科如何对无痛内镜中心的建筑布局进行审核和指导[A]. 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2019医学装备展览会论文汇编[C]. 2019. [36]Qing Lian Lin , Duojin Wang. Facility Layout Planning with SHELL and Fuzzy AHP Method Based on Human Reliability for Operating Theatre[J].Healthcare Engineering, 2019,14(1):1-12. (收稿日期:2023-10-10) 转载自:感控实践及讯息 —————————————————— 为人类感控事业而奋斗——明誉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