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处置流程六大核心环节发表时间:2025-03-13 10:56 消毒供应中心(CSSD)是医院内承担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及供应的重要部门,其处置流程需严格遵循《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WS 310.1-2016)等国家标准。以下是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处置流程的六大核心环节: 一、回收与分类 1. 密闭回收 使用密闭容器或专用回收车,按科室回收污染器械,避免徒手接触锐器。 回收人员穿戴防护用品(手套、隔离衣、护目镜)。 2. 初步分类 在去污区进行:按器械材质(金属、橡胶、玻璃等)、污染程度、是否耐湿分类。 特殊感染性器械(如朊病毒污染)需单独标注并优先处理。 二、清洗与消毒 1. 预处理 器械使用后立即保湿(喷洒酶清洁剂或覆盖湿纱布),防止污染物干涸。 2. 清洗方式 手工清洗:复杂器械(如管腔类)需拆卸后刷洗,水温≤45℃,时间5-10分钟。 机械清洗: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程序包括冲洗、酶洗、漂洗、终末漂洗(水温≥90℃)及湿热消毒(温度≥90℃/时间≥1分钟)。 3. 清洗质量监测 目测:器械表面、关节、齿牙处无污渍、血渍; 定期使用ATP生物荧光检测仪(RLU值≤200为合格)。 三、检查与包装 1. 功能检查 检查器械完整性(无锈蚀、断裂)、功能状态(如剪刀锋利度)。带电源器械需检测绝缘性能。 2. 包装要求 材料:棉布需一用一清洗,无纺布、纸塑袋符合GB/T 19633标准。 方法: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重量≤7kg),体积≤30cm×30cm×50cm; 标识: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操作者代号。 四、灭菌与监测 1. 灭菌方式选择 压力蒸汽灭菌(首选):耐高温器械(如金属类),温度121℃/时间30分钟,或132℃/时间4分钟; 低温灭菌:不耐高温器械(如塑料、橡胶),采用环氧乙烷(浓度600-800mg/L,温度55℃/时间3小时)或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 2. 灭菌效果监测 物理监测:记录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 化学监测:包内/包外化学指示卡变色达标; 生物监测:每周一次,使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压力蒸汽灭菌)或枯草杆菌芽孢(环氧乙烷灭菌)。 五、储存与发放 1. 储存条件 无菌物品存放区温度≤24℃,湿度≤70%,距地面≥20cm、离墙≥5cm; 有效期:棉布包装7天,无纺布/纸塑袋180天,硬质容器6个月。 2. 发放管理 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发放前核对物品名称、有效期及包装完整性; 封闭式运送车发放,避免污染。 六、质量控制关键点 1. 流程单向性 严格分区:去污区→检查包装区→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禁止逆向流动。 2. 记录追溯 记录回收、清洗、灭菌、发放全流程信息,实现全程可追溯。 3. 人员培训 定期考核灭菌操作、职业防护知识,持证上岗。 来源规范: - WS 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 WS 310.2-2016《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 WS 310.3-2016《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通过标准化流程管理,可有效降低器械相关感染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内容来源:微生微语 —————————————————— 为人类感控事业而奋斗——明誉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