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新闻详情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5-03-14 08:32

内镜是一种准确、有效的介入性物理检测手段,具有微创、恢复快、痛苦小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检测的需要,内镜不可避免的接触大量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会沾上致病细菌。因其结构复杂、精密度高、材质特殊的特点,使内镜消毒灭菌困难,给患者带来不可预测的感染,影响了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医院的医疗质量。为了提高内镜消毒管理水平,增强医院控制感染的能力,避免交叉感染,我院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相关规定,对消毒供应中心消化内镜消毒室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抽检。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本院作为一家三级乙等的综合性医院,常年开展胃镜、十二指肠镜、肠镜等消化内镜的检测,诊疗量较大,仅胃镜一项检查就达30多例次/日。本次研究以2016年1月~2017 年1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消化内镜消毒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现场检查的方式对目前消毒中心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并采用抽样检测的方式每周不固定时间对消毒完毕的内镜器材进行检测,比较改进前后内镜消毒合格率。

1.2 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主要依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规规范为标准,制定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是现行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调查人员现场检查存在的问题,将问题收集整理归类后,根据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1.3 消毒供应中心整改前的消毒清洗流程和主要问题

消毒清洗流程主要有7个步骤,每一个步骤的详细操作要求见表1。整改前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见表2。

图片
图片

1.4 评价标准

比较整改前后内镜消毒合格率,整改前抽检胃镜 98套,肠镜84套;整改后抽检胃镜108套,肠镜92套。消毒后消化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无致病菌,为合格;内镜清洗用水细菌总数<100cfu/ml,不得检测出大肠菌群或粪大肠菌群,无菌水要求细菌总数<1 cfu/ml为合格;各清洗槽槽表面细菌总数<10 cfu/cm,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菌群或粪大肠菌群;戊二醛有效成分≥20 g/L,消毒液染菌量<100 cfu/ml。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或x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 果

2.1 整改前后胃镜清洗合格情况比较(表3)

图片

2.2 整改前后肠镜清洗合格情况比较(表4)

图片

3 讨 论

内镜可以经口腔、鼻腔等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其特有的光路系统,可以检测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为医师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保障。在消化、泌尿、呼吸道等科室临床

诊断和治疗疾病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消化内镜是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仪器之一。作为一种精密仪器,其材质特殊、结构复杂、清洗消毒难度大,高温、高压、强酸等常规

的消毒灭菌方法并不适用。内镜频繁地用于不同患者,增加了因内镜消毒清洗不合格导致的医院感染率。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结核杆菌等病毒可以通过内

镜在患者之间传播。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医院交叉感染,应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的监管工作。

本研究调查发现,整改前胃镜,肠镜的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0.82%和85.71%,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清洗不彻底、清洗流程错误,酶洗或消毒浸泡质量不达标,清洗不及时、清洗消毒设施不完善、消毒人员防护不达标,经过整改后胃镜、肠镜的抽检合格率均得到提高。目前我国临床存在内镜数量配制较少,而预约患者较多的情况。医院为了完成诊疗数量,难以保证清洗的质量。在初次清洗过程中,经常出现酶清洗液多次使用、忽略向各管道冲气等问题,使清洗不彻底、有机物残留,影响后续的消毒效果。由于清洗后的器械会带有一定的水分,连续使用时会对消毒液造成稀释,若不能及时更换消毒液,会严重影响消毒效果。研究表明使用次数会对消毒液的浓度造成较大的影响,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浓度下降会变快,对消毒效果的影响越大。调查发现存在部分清洗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控制医院交叉感染的意识,不具备清洗消毒知识,责任心不强,这会直接影响清洗消毒的质量。单独的内镜消毒室,以及其面积与使用规范是保证最终消毒效果的基础5,同时还需配备超声清洗器以及干燥设备。

针对出现问题的改进措施:

(1)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使其认识到内镜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保证其能够操作规范地完成清洗消毒并达到安全的标准。

(2)扩大专用消毒间的面积,配备充足的清洗消毒所需的硬件设施,在各科室之间建立安全通道,避免医院感染。

(3)每次消毒前,应首先测定消毒液的浓度,若达不到有效浓度,需及时更换。为了避免内镜携带水分稀释消毒液,清洗后的内镜应先干燥再进行消毒。

(4)根据内镜每次规范操作清洗所用的时间与患者检查所用的时间,结合内镜的种类和数量,合理预约每天接诊的人数。

(5)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建立完善的内镜质量控制体系,定期组织质控人员对消毒工作进行抽检与督导。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是一种精细的诊断、治疗设备,价格昂贵,在临床上需重复使用,易造成交叉感染。内镜的消毒与清洗均是医院消毒领域的一大难题。为了确保消化内镜的安全可靠与腔镜手术的成功,避免交叉感染,相关部门应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的监督、监测与管理工作,严格控制腔镜器械清洗消毒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班海群,张流波,全国39家医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4):70-75.


声明:内容来源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朱春梅、姜爱萍、薛祥龙仅供个人学习用,如有误或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或联系,立即修正或删除。


——————————————————

为人类感控事业而奋斗——明誉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