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去污区是回收、清洗污染医疗器械物品的区域,负责全院污染医疗器械物品的集中处置,去污区的人员防护、工作环境清洁、污染医疗器械物品处理、清洗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等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应用细节管理正是在去污区这一特定环境中,对各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完善、延伸、控制、超越的过程。我院2006年至今供应室去污区应用细节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和成本支出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有关做法总结如下:
1 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细节管理
1.1 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定期考核,树立职业防护意识。
去污区工作人员接触的是病人使用后沾染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的污染医疗器械和物品,工作人员容易发生职业暴露,认真做好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可使每位在岗人员重视其工作高风险性,不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科室针对各级护理人员制定不同培训计划,由护士长或副主任护师以上人员每半年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医院感染与专业知识培训和综合技能培训,每季度进行专业理论考核;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每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一次,针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并专门讲评,使人人都树立职业防护意识,自觉做好防护措施。
1.2 完善规章制度,及时监督检查,保证职业防护措施落实。
随着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供应室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我院由2004年以前每天清洗两百多件物品到现在的每天清洗上万件物品,并且种类也由原来的十几类扩大到现在的上百类,沿用原来的规章制度远远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我们由护长跟班回收洗涤工作,对去污区各工作细节进行分析、整改、完善,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重新修订规章制度,将职业防护措施及发生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做成温馨提示,放于工作人员随时可看到处:清洗组长每天监督职业防护执行情况,护长不定期检查,对检查出现问题在晨会上公布,使工作人员主动做好防护。
1.3 提供完备的防护用品,为人员职业防护做好后勤保障。
2008年新版《护士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并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在去污区进行工作时,护理人员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之中,工作人员作业时容易发生职业暴露,要求去污区人员在进行回收清洗时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穿防水隔离衣或围裙,戴口罩、圆帽、眼罩或面罩、防水胶鞋,戴双层防护手套等,去污区配备好防护用品基数,工作人员每天下班前检查清点,及时补充,保证使用。
2 工作环境的细节管理
2.1 合理布局,注重局部(细节)环境,提高工作依从性。
供应室合理布局是避免交叉感染、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条件。广东省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中心)审核验收标准中规定:供应室必须设置去污区,并有实际屏障与其它区域分开,防止人员逆行。按照标准我们对去污区整体环境进行了改造,并根据实际需要修改细节环境,使环境便于人员工作。如:在进去污区处增设缓冲间,缓冲间内放防水胶鞋、围裙、防护服、口罩、眼罩、帽子等防护用品,按使用顺序摆放;在清洗池上方增加照明设施,保证清洗的能见度;根据工作需求增加浸泡池、洗涤池、洗手池,并按工作流程合理安排水池位置,方便人员操作;在浸泡池、洗涤池旁分别放一托盘,用于盛放浸泡及手工洗涤后医疗器械物品,避免水喷溅或滴洒造成地面污染湿滑,做到清洗去污区地面无水,防止污染源扩散。
2.2 关注整体环境清洁,预防医院内感染。
去污区是各种污染物品集中回收并去除污染的区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场所,工作时要求每位工作人员随时保持工作区域清洁,每天回收、分类、浸泡、清洗工作完成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擦拭各操作台面、桌面,每天浸泡消毒洗涤工具,烤干或晾干备用,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下收车、回收整理用具及时冲洗消毒,固定位置摆放。护士长或质控员每天下班前半小时对去污区整体环境进行检查,尤其关注物品归位放置及环境卫生,检查不合格当班人员立即进行清洁整理,质控员每月做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控制在500cfu/m³,使整体环境保持整洁。
3 污染医疗器械物品的细节管理
3.1 污染医疗器械集中处理,减轻临床护理负担。
集中处理在提高供应室工作效率的同时,避免了污染源对工作人员及周围环境的感染和再次污染。有资料显示:集中式处理能提高临床护理人力资源临床使用率。污染医疗器械在科室初步冲洗后放于专用筐,由供应室下收人员带回供应室,在去污区统一清点、登记,按再生物品清洗流程进行集中处理,对特殊感染物品,使用科室用双层黄色包装袋包好,做好标记,供应室收回后予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0min,然后按普通污染物品进行处理。
3.2 制定作业流程,及时去污、清洗、消毒,防止污染扩散。
污染后医疗器械不及时去污、清洗易致细菌滋生和病原微生物聚集,造成环境污染及医疗器械生锈、污物难于清洗,增加医院感染机会。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为防止污染扩散,所有回收的物品到供应室后半小时内要处理完毕,作业流程包括:双人进行清点、登记、分类、冲洗,须手工清洗物品先浸泡于含氯消毒液浸泡20min 后进行刷洗、保养、烘干;需机器清洗物品打开轴节摆放于洗涤筐进机器清洗;清洗后所有物品质量检查合格传递到包装间。对2h内不能清洗物品浸泡于含酶液体中,避免污物干燥,造成环境污染及医疗器械生锈。
4 清洗设施设备的细节管理
4.1 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做好维护保养,降低维修成本和使用费用。
去污区有许多贵重仪器设备,如全自动喷淋清洗机、超声清洗机、烘干机等,未进行细节管理前由于使用维护不当设备经常出现故障,不但维修成本高,而且给工作造成很多不便,应用细节管理将全自动喷淋清洗机、超声清洗机、烘干机等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均打印过塑后贴在机器使用操作处,将设备操作菜单做好中英文注释对照,每半年进行一次讲解示范,使人人都可以熟练操作机器。另外,去污区工作人员每天工作完毕须对机器进行擦拭消毒,每周用专业保养液维护保养,每月定期检查机器性能,并请后勤设备科人员三个月检修维护一次。
4.2 注重清洗操作细节,预防医院感染。
接收、清洗、传递物品的过程随时更换手套。污染物品进清洗机或超声清洗时,工作人员需要戴橡胶手套,进行物品登记、传递洗涤后物品要戴棉布手套或用清洁的手操作;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去污区应用细节管理,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逐年下降;每月细菌监测去污区空气细菌菌落由大于500cfu/m³变为小于500cfu/m³以内;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医院内感染:2006和2007年的清洗设备维修费用相比2005年分别下降了26.04%和94.99%,节省了设备成本支出。
5 体会
对供应室去污区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定期考核,完善规章制度,及时监督检查,提供完备的防护用品;合理布局,局部环境中地面无水,整体环境随时清洁:污染医疗器械集中处理,并制定作业流程,及时去污、清洗、消毒;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做好维护保养,注重清洗操作细节,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节省成本支出。
声明:内容来源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 郝淑琴、张倩、张一艳,仅供个人学习用,无商业用途,如有误或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或联系,立即修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