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清洗刷作为直接接触内镜管腔的核心工具,其消毒质量直接影响内镜灭菌效果。
最新发布的GB/T 35267.4-2025《清洗消毒器第4部分:内镜清洗消毒器》更首次将清洗刷的消毒纳入设备标准要求,于2026年9月1日正式实施。
本文将结合国家规范,详解这把“小刷子”的消毒生死线。
01 硬性标准:清洗刷消毒的“四必须”
一用一消毒
规范明确要求:每清洗一条内镜,必须更换清洗刷并进行消毒,禁止同一把刷子连续用于不同内镜。实际操作中需建立“一镜一刷”制度,在清洗台旁设置专用刷架分区放置已用/未用刷具。
双通道处理
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刷需按污染程度分级处理:
特殊感染刷(结核、HBV等):需先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进行标准流程。消毒方式选择
消毒等级 | 适用方法 | 代表场景 |
高水平消毒 | 含氯消毒液浸泡≥10分钟 | 普通门诊内镜清洗刷 |
灭菌 | 压力蒸汽灭菌(121℃×20分钟) | 手术室硬式内镜专用刷 |
注:耐高温刷具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材质可采用邻苯二甲醛浸泡(浓度≥0.3%)。
02 实操指南:五步终结生物膜残留
步骤1 即时预处理(使用后30秒内)
去污:流动水下逆毛冲洗刷头,用无菌纱布擦除可见污物浸泡:将刷体完全浸入多酶洗液,超声震荡≥3分钟(频率40kHz)步骤2 深度清洗
步骤3 消毒执行
化学浸泡法:采用垂直悬挂浸泡(刷头向下),确保消毒液完全覆盖:含氯消毒剂(500mg/L):≥30分钟 消毒液每日用浓度试纸检测,使用≤14天机械消毒法:将清洗刷置于专用篮筐,选择清洗消毒器的器械消毒程序(温度≥93℃×5分钟)步骤4 终末干燥
最易疏漏却最关键!
高压气枪:从刷柄向刷头方向吹扫(气压0.2-0.3MPa)干燥柜:70℃热风干燥≥15分钟,湿度监测<15%10血泪教训:某院因省略干燥步骤,刷毛根部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高达32%
步骤5 储存管理
独立封装:灭菌刷应塑封包装,标注效期(压力蒸汽灭菌有效期7天)。无菌存放:高水平消毒刷存放于紫外线消毒柜,距柜壁≥5cm,避免叠压。03 质控雷区:90%机构踩过的坑
雷区1 “刷毛不见头”
规范要求: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毛,但实际操作中约47%的刷头未能完全暴露。建议选用双色刷(刷毛中部设色环),当色环从管腔两端露出方为合格。
雷区2 超期服役
磨损刷毛是生物膜的温床!判断标准:
雷区3 浓度虚标
2025年某省抽检显示:32%的邻苯二甲醛实际浓度<0.3%。必须用专用试纸检测,并将测试结果贴于消毒液容器醒目处。
04 创新方案:让消毒零失误
智能溯源系统
深圳某医院启用RFID芯片刷具:
干燥监测卡
将水敏变色卡置于刷具篮筐:
生物膜在显微镜下蔓延的菌丝,往往始于一把潮湿的刷毛。当我们严格践行“一用一消毒、两头见刷毛、终末必干燥”的铁律时,就是在患者体内筑起一道真正的无菌长城。
正如国际感控专家Linda Greene所言:“内镜安全的核心,藏在你最忽视的清洗工具里。”
声明:内容来源于微生微语,仅供个人学习用,无商业用途,如有误或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或联系,立即修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