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资料

内镜清洗刷消毒:90%的感染风险藏在这个关键细节里!

发表时间:2025-08-08 08:44

2025年初,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爆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事件,追溯发现污染源竟是活检孔道清洗刷——因消毒后未彻底干燥,刷毛根部残留水分滋生生物膜。这把被忽视的小刷子,最终导致3名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类似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并非个例,而根源直指内镜清洗刷消毒环节的疏漏。

根据《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清洗刷作为直接接触内镜管腔的核心工具,其消毒质量直接影响内镜灭菌效果。

最新发布的GB/T 35267.4-2025《清洗消毒器4部分:内镜清洗消毒器》更首次将清洗刷的消毒纳入设备标准要求,于202691日正式实施。

本文将结合国家规范,详解这把“小刷子”的消毒生死线。

01 硬性标准:清洗刷消毒的“四必须”

一用一消毒

规范明确要求:每清洗一条内镜,必须更换清洗刷并进行消毒,禁止同一把刷子连续用于不同内镜。实际操作中需建立“一镜一刷”制度,在清洗台旁设置专用刷架分区放置已用/未用刷具。

双通道处理

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刷需按污染程度分级处理:

常规污染刷:先手工清洗,再机械消毒。
特殊感染刷(结核、HBV等):需先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进行标准流程。

消毒方式选择

消毒等级

适用方法

代表场景

高水平消毒

含氯消毒液浸泡≥10分钟

普通门诊内镜清洗刷

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121℃×20分钟)

手术室硬式内镜专用刷

注:耐高温刷具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材质可采用邻苯二甲醛浸泡(浓度≥0.3%)。

02 实操指南:五步终结生物膜残留

步骤1 即时预处理(使用后30秒内)

去污:流动水下逆毛冲洗刷头,用无菌纱布擦除可见污物
浸泡:将刷体完全浸入多酶洗液,超声震荡≥3分钟(频率40kHz)

步骤2 深度清洗

  1. 拆解结构:可拆卸刷柄需分离刷头与手柄
  2. 三向刷洗:
    刷毛:用软毛刷逆向清洁毛束根部
    刷柄:含磨砂面的海绵擦洗凹槽
    连接部:棉签旋转清洁接口螺纹

步骤3 消毒执行

化学浸泡法:采用垂直悬挂浸泡(刷头向下),确保消毒液完全覆盖:
邻苯二甲醛(0.55%):≥5分钟   
过氧乙酸(0.2%-0.35%):≥10分钟   
含氯消毒剂(500mg/L):≥30分钟   消毒液每日用浓度试纸检测,使用≤14天
机械消毒法:将清洗刷置于专用篮筐,选择清洗消毒器的器械消毒程序(温度≥93℃×5分钟)

步骤4 终末干燥

最易疏漏却最关键!

高压气枪:从刷柄向刷头方向吹扫(气压0.2-0.3MPa)
干燥柜:70℃热风干燥≥15分钟,湿度监测<15%10

血泪教训:某院因省略干燥步骤,刷毛根部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高达32%

步骤5 储存管理

独立封装:灭菌刷应塑封包装,标注效期(压力蒸汽灭菌有效期7天)。
无菌存放:高水平消毒刷存放于紫外线消毒柜,距柜壁≥5cm,避免叠压。

03 质控雷区:90%机构踩过的坑

雷区1 “刷毛不见头”

规范要求: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毛,但实际操作中约47%的刷头未能完全暴露。建议选用双色刷(刷毛中部设色环),当色环从管腔两端露出方为合格。

雷区2 超期服役

磨损刷毛是生物膜的温床!判断标准:

刷毛分叉>40%
金属刷丝变形>3处
塑料刷体裂纹每把刷具使用≤50次必须报废

雷区3 浓度虚标

2025年某省抽检显示:32%的邻苯二甲醛实际浓度<0.3%。必须用专用试纸检测,并将测试结果贴于消毒液容器醒目处。

04 创新方案:让消毒零失误

智能溯源系统

深圳某医院启用RFID芯片刷具:

芯片植入刷柄,自动记录使用次数、消毒时间
超期未消毒时刷槽自动报警
扫码获取该刷所有消毒记录

干燥监测卡

将水敏变色卡置于刷具篮筐:

蓝色→粉红色:提示干燥不合格
保持蓝色:干燥达标使隐形风险可视化!

生物膜在显微镜下蔓延的菌丝,往往始于一把潮湿的刷毛。当我们严格践行“一用一消毒、两头见刷毛、终末必干燥”的铁律时,就是在患者体内筑起一道真正的无菌长城。

正如国际感控专家Linda Greene所言:“内镜安全的核心,藏在你最忽视的清洗工具里。”

声明:内容来源于微生微语,供个人学习用,无商业用途,如有误或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或联系,立即修正或删除。


——————————————————

为人类感控事业而奋斗——明誉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