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 内镜消毒灭菌剂的合理选择发表时间:2024-05-14 15:53 医用内窥镜分类,按其发展及成像构造分类:可大体分为3大类:硬管式内镜、光学纤维(软管式)内镜和电子内镜。 软镜主要是胃镜、肠镜、喉镜、纤维支气管镜等;硬镜包括腹腔镜、胸腔镜、输尿管镜、膀胱镜、关节镜、宫腔镜等。 一、软式内镜 所有软式内镜在每一次的使用后均需要彻底的清洗和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分以下三种情况: a.进入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与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件必须进行灭菌, b.与完整黏膜接触,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软式内镜及附属物品、器具 ,进行高水平消毒; c.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用品,宜低水平消毒或清洁。 通常而言,内镜洗消的标准处理流程如下: 消毒或灭菌流程: 如何选择消毒剂?
首先,必须是高水平消毒剂,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同时也要兼顾与材料的适配性、安全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的消毒剂建议选用邻苯二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二氧化氯、酸性氧化电位水、复方含氯消毒剂,也可选择其他消毒剂;灭菌剂可选用戊二醛、过氧乙酸,也可选用其他灭菌剂。 这些消毒剂分别有哪些缺点?我们选择了其中的四款进行了罗列。 第一款:戊二醛 戊二醛对皮肤、眼睛和呼吸具有致敏性和刺激性,可能引发医务人员的皮炎、结膜炎等等病症; 不仅如此,戊二醛易在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上形成硬结物质;且可能在皮肤上留下黄染。 第二款:邻苯二甲醛 邻苯二甲醛的一大特点是它与蛋白质结合所产生的“灰染”现象。 邻苯二甲醛接触蛋白质后可快速使其变性,并在皮肤、洗槽和环境表面形成灰色残留,需要额外进行清除。 与戊二醛相比,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对分枝杆菌的杀灭效果更明显,其他还有广谱、高效、低腐蚀等优点;但同时,“灰染”和其不能灭菌的特点则是在选择邻苯二甲醛时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款:过氧乙酸 它的性质不稳定,普遍对金属具有腐蚀性,并且有着较强的刺激性,在配制使用时应注意防护。 第四款:酸性氧化电位水 理化指标受到日照、密闭和温度的影响,建议现制现用,不宜长时间粗存。 最终选择要 听口碑、看市场、问效果,最后货比三家。 二、硬式内镜 硬镜消毒(灭菌)原则:
2.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硬镜,如喉镜、阴道镜、直肠镜等,应高水平消毒。 消毒灭菌方法: 1、高水平消毒适用于接触完整粘膜的硬式内镜,如喉镜、鼻咽镜、阴道镜、肛门镜等。 2、应根据硬式内镜及其附件的使用说明书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使用的高水平消毒剂应合法有效、对硬式内镜腐蚀性小。 3、 如采用化学浸泡消毒,应根据消毒剂的使用说明,将待消毒的硬式内镜完全浸泡于相应的消毒剂中,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应符合规定。 4、浸泡消毒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充分打开轴节,管腔器械腔内应充满消毒液,不应有气泡存在。 5、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的硬式内镜及其附件,消毒后应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操作中防止发生二次污染。 6、高水平化学浸泡消毒的硬式内镜,当天使用前应重新清洗、消毒。 7、应根据硬式内镜手术器械说明书的指引,并遵循相关的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选择适宜的灭菌方法:耐湿耐热的,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可选择过氧化氢气体等离子体低温灭菌、低温蒸汽甲醛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等低温灭菌方法。 8、首次使用的器械,应进行灭菌有效性检测,包括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及生物监测,应符合WS 310.3灭菌质量的监测要求。首次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时,还应进行湿包检查。 9、 硬式内镜不宜随意更换灭菌方式。 参考规范:团体标准TGDNSA-001-2023 硬式内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技术规范 医院硬式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技术规范(2019年版) 消毒与灭菌合格标准 1 消毒效果合格标准:消毒硬式内镜的菌落总数应≤20cfu/件(cfu/100cm2)。 2 灭菌效果合格标准:无菌生长。 END ———————————————— 为人类感控事业而奋斗——明誉医疗 声明:此篇为广州明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http://www.xn--ekrx15b6kl0mu.com/h-nd-1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