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新闻详情

【布阿碎碎念】浅谈医疗设备第一级维护(日常维护)的意义、现状及工作要点

发表时间:2025-02-21 13:57


图片




图片

随着《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规范 第1部分:总则》(DB4401/T 277.1—2024)这一广州市地方标准的正式实施,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面临新的规范与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医疗设备的初级维护——即日常维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旨在从多个维度探讨日常维护在确保医疗设备安全运行、提升设备正常使用率以及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意义

一、法规、文件及标准的要求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医疗器械的保障维护管理应重点实施检测与预防性维护措施。医疗机构需对维护与维修活动进行记录,并进行分析。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对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依照产品说明书要求执行,并进行记录。同时,应定期进行分析与评估,以确保医疗器械的良好运行状态,保障其使用质量。


《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中关于人员与场地配置部分指出,应合理配置维修人员和维修场地,对于涉及有毒有害作业的维修活动,必须具备适当的维修场所和有效的防护措施。需提供维修人员及岗位分工、维修场地面积等证明材料。若进行有污染或伤害风险的大型医用设备维修,还需提供职业防护措施等相关材料。在预防性维护计划方面,应制定急救、生命支持类等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并在考核年度内提供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关于日常保养与维护记录,需开展大型医用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记录包括设备名称、周期、实施时间、执行情况等项目,可提供报表扫描件、信息系统截图等;设备管理部门应对临床使用部门进行监管,包括方案、记录、问题处理结果等项目,并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提供培训记录。在检测与质量控制方面,应配置必要的检测和质量控制设备,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特别是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确保在用设备的完好性,有记录和标识,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提供考核当年有关检测和质量控制设备清单及台帐目录、在用的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记录台账。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规范第1部分:总则》规定了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的通用要求,包括确立“预防为主、分级管理、安全可靠、持续改进”的维护原则和流程;明确医疗设备三级维护的通用要求和维护内容,对预防性维护实施分级管理;强化对医疗设备潜在风险的评价与应对,要求医疗机构建立风险评价机制;规范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记录要求和档案管理流程。


二、第一时间发现故障或隐患


在医疗领域,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与稳定运行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根本。细致的日常维护工作对于医疗设备操作人员而言,是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或潜在风险的关键。日常维护作为医疗设备管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周期性的检查、保养和校准,操作人员能够及时识别设备的异常状况,例如磨损、松动、老化等,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或更换措施。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能有效预防设备运行中的突发故障,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此外,日常维护亦能提升医疗设备的精确度和可靠性。作为医疗服务的关键工具,医疗设备的精确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医疗诊断的准确性与治疗效果。通过日常维护,操作人员能够确保设备性能指标达到标准要求,进而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同时,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措施。在医疗实践中,任何设备的故障或潜在风险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可预知的危害。而通过日常维护的及时发现与处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此类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提高设备正常使用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日常维护工作能够及时识别并解决设备潜在的微小故障,避免这些问题升级为重大故障,对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通过定期的检查、清洁和校准,可以确保设备持续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降低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停机时间,进而提升设备的整体运行效率。


设备的维护成本通常与其使用状况紧密相关。实施日常维护可以减少因设备故障引发的维修频次和维修成本。同时,良好的维护措施亦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因设备老化而提前更换的成本。因此,从长期视角审视,日常维护对于医疗机构实现成本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提升设备的正常运行率和降低运营成本,最终将转化为医疗机构的效益增长。设备的高效运行意味着更多的患者能够获得及时、精确的诊断和治疗,从而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品质和患者满意度。同时,有效的成本控制使得医疗机构能够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医疗技术创新和服务品质提升中,进一步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提高医疗质量与效率


医疗设备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定期的维护保养工作能够确保设备持续保持在最佳运行状态,进而提升诊断的精确度与治疗的效能。这对于增进医疗机构整体服务水平、增强患者信任感以及推动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符合法规要求与行业标准


随着《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规范》的贯彻执行,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活动已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日常维护作为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关键环节,是医疗机构必须承担的法定责任。此外,通过实施日常维护,医疗机构能够更加贴合行业标准,提高整体管理效能,为医疗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图片



现状及问题

在现行医疗体系架构下,医疗设备的高效运行对于确保诊疗服务的质量以及患者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在日常维护工作中表现出明显的疏忽行为,未能及时执行设备的必要维护程序,或仅将维护工作停留在表面形式。这种现象不仅对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在潜在层面上对医疗服务质量及患者安全构成了威胁。


一、现状概述


在常规医疗实践中,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极高,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诊疗过程的顺利进行。然而,通过观察与调研发现,众多操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忽视了设备的维护。具体表现为:一是未能按照设备说明书或医院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维护;二是在维护过程中敷衍了事,未能真正检查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三是对于发现的小故障或异常现象,未能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这种忽视日常维护的行为,导致部分医疗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出现了性能下降、故障频发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设备突然停机、数据丢失等严重影响诊疗活动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更对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二、原因分析


针对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忽视日常维护的现状,本文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维护意识淡薄:部分操作人员对设备维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维护意识和责任感。他们认为只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就不需要过多的维护,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了维护工作的忽视。


培训机制不完善:医院在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对于新入职或转岗的操作人员。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设备知识和维护技能,导致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正确有效地进行设备维护。


管理制度缺失:部分医院在设备管理制度方面存在漏洞或执行不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确保操作人员按时完成维护工作,同时也缺乏对维护工作的质量评估和反馈机制。


工作压力大:医疗设备操作人员面临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中,他们往往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设备维护。


图片



工作重点

依据DB4401/T 277.1—2024《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规范 第1部分:总则》,本文摘录了日常维护的基本要求,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操作人员要求(红色字为直接引用)


4.4.1   操作人员要求

应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具有医学相关专业背景;

b)   掌握医疗设备操作方法、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参数设定;

c)   掌握医疗设备清洗消毒方法。


二、第一级维护要求 (红色字为直接引用)


6.2   第一级维护

6.2.1   通用要求

第一级维护即日常维护,操作人员应在每日使用医疗设备前或医疗设备连续暂停使用达7日时,进行外观检查、清洁消毒、功能检查。第一级维护通用记录表参照表D.1。


6.2.2   维护内容

第一级维护包括以下内容。

a)   外观检查,包括:

——检查医疗设备的表面、按键、线缆、插头和插座等部件,无氧化、生锈、接触不良、损坏; ——检查医疗设备标识、标签,清晰完整;

——配件、耗材齐备,符合说明书要求;

——医疗设备使用环境应符合说明书要求。

b)   清洁消毒:对医疗设备及配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包括医疗设备表面、过滤网、通风口、 管道、插头和插座。

c)   功能检查,包括:

——开机运行,检查开机是否正常,包括各按键、指示灯、显示屏等;

——内部电源检查(如有):检查内部电源充放电能力是否正常,包括充放电时间、储电时 间、剩余电量。


7.1.1   状态标识

医疗设备在维护时应标识“停用 ”标志,“停用 ”标志颜色应为红色且有“停用 ”字样。医疗设备

处于“停用 ”状态时严禁使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结语

一级医疗设备维护,亦即日常维护,是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在医疗机构中的核心职责。作为确保医疗设备稳定运行的基础,其在医疗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从其重要性来看,常规维护构成了医疗服务安全与高效实施的关键防线。通过定期的清洁、检查与保养,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的风险,防止因设备突发问题而延误患者的治疗,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它亦能显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帮助医疗机构减少运营成本。


然而,审视当前的维护现状,尽管常规维护工作已获得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其发展仍存在不均衡现象。部分医疗机构由于资金和人力资源的不足,或对维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维护措施未能得到充分实施,设备故障频发,进而影响了诊疗的效率和质量。这一现象凸显了加强常规维护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展望未来,为确保医疗设备的常规维护工作得到有效执行,必须严格把控工作关键点。持续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确保维护意识在每一位使用者心中根深蒂固,形成积极主动的维护文化;建立完善的维护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将维护工作具体化、标准化,确保维护活动有序进行;增加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维护技术和工具,为维护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显著提升医疗设备的常规维护水平,为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持续动力,最终使广大患者受益。






作者:谢卫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审定:“闪亮萤火”编委会





——————————————————

为人类感控事业而奋斗——明誉医疗